汉阴县委、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,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用办工业的办法拉动蓄牧产业发展,走出了一条立足规模抓养殖、依靠技术抓改良、依拓市场促经营的畜牧产业壮大发展之路,实现了决策方式、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 ...
汉阴县委、县政府坚持科学的发展观,解放思想,更新观念,用办工业的办法拉动蓄牧产业发展,走出了一条立足规模抓养殖、依靠技术抓改良、依拓市场促经营的畜牧产业壮大发展之路,实现了决策方式、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。 抓生产,作大“蛋糕” 为鼓励大户走规模养殖之路,切实解决其资金“瓶颈”问题,县上协调信贷资金4000万元,一次性下调利率20%,用于重点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和三元良种生猪繁育大户,县政府筹措100万元资金,对良种繁育点、养殖大户、专业村、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进行直补。 好政策带来大发展,短短8个月时间,全县共发展养殖规模在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560户,建畜牧养殖专业村36个,畜牧强镇3个,带动农户户均新增一头商品猪。全县生猪饲养量迅速攀升,初步形成了“企业连基地带农户”的发展新格局。 抓技术,增强竞争力
抓经营,拓宽市场 推行订单农业,大力发展养猪协会,通过协会与农户签订生猪供销合同,走“协会+农户+基地”发展之路,全县共组建生猪养殖协会28个,通过协会向湖北、四川销售商品猪8.2万头,与此同时,该县还鼓励动员购运大户通过自身能力开展购销活动,提高商品生猪出栏率,全县共动员扶持10户购运大户,并通过其外销生猪2万多头,仅中坝3组的郭达平一户今年便向西安购运商品猪2500多头。 多层次的网络营运市场,解决了群众致富的后顾之忧,也由此使该县规模生产、技术支撑、市场运营三位一体的畜牧业发展之路愈加坚实、厚长。元至10月,全县生猪饲养量达到29.52万头,出栏16.5万头,牛、羊、禽饲养量分别达2.6万头、3.52万只、83万只,出栏分别为0.4万头、0.75万只、54万只,实现牧业产值1.5亿元,占农业总产值4.71亿元的31.8%,人均畜牧业增收84元,畜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当家产业。 来源:安康市人民政府 声明: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! |